尽管每周都去吃一次麦当劳,我从来没觉得文化快餐与自己的读书习惯有什么联系。直到不久前因为孩子的一个提问,我才意识到自己多年来的文化给养其实大都来自文化快餐。孩子从三年级开始读 Harry Porter,到现在小学毕业了,睡觉前还会常常翻看喜欢的章节。一天他捧着书问道:“爸爸,你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小说是什么?”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大箱小人书,连环画,而令我汗颜的是在儿时斑驳的记忆里,居然就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小说。这个记录保持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,才被一本大概是盗版的射雕英雄传打破。
仔细想来,我从小在文学上营养不良,无缘于博览群书的境界,除了要归咎于文理分科导致的补给上的失衡外,也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都早已被改编成电影,而且所有的畅销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,很快就有电影版本。与其茶饭不思地咀嚼名著,我可以选择只花十分之一或更少的时间,去欣赏浓缩后声色俱全的影像。当然有时也因为被电影触动,回过头来去寻找原著。印象最深的例子是一部近半个世纪前的电影: 射杀一只知更鸟 (To kill a mockingbird,1962)。大约四, 五年前,从 Netflix 得到"你可能会喜欢这部电影"的推荐,并非十分情愿地借来这部黑白片,但随即就被故事和派克的表演所吸引。之后才知道,电影改编于美国高中生耳熟能详的同名经典小说。而且,派克本色出演的那位父亲兼律师,不仅是慈爱和正义的化身,也是他银幕生涯里最为自豪的角色。生长在南方小镇的女作家 Harper Lee 于1960 发表了这部小说,初试啼声便成绝响。如今她已年届八旬,却不再有新的作品问世。几天前又一次捧起它,我在字里行间玩味文字的诮皮与智慧,似乎捕捉到了她挥洒自如的叙述中浑然天成的美。我甚至开始明白酷爱写作的她,为何至今不再发表别的作品:知更鸟是一颗读者珍爱,至真至善至美的宝石,也是一座她无法再逾越的高峰。她不能容忍人们将她其他作品的哪怕一点儿的相对平庸,与这部经典相联系。
我得承认,知更鸟是我在每天摄取的文化快餐里,偶尔才能碰上的美味。它就如一颗余味悠长的橄榄。每当我迷失在网络的丛林,无法进食或消化不良时,我的味蕾就会渴望橄榄的清香。就把这篇不起眼的博文放上文化的祭坛,for my sanity, 我还在吐呐。
8.10, 2011
nice!
ReplyDelete远行者,这是一篇让人思考、给人启发的好文章!
ReplyDelete“每当我迷失在网络的丛林,无法进食或消化不良时,我的味蕾就会渴望橄榄的清香。”同感!
自从国内流行百家讲坛,脑子里一直都有过文化快餐的念头闪现,但从没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个现象。论语这一类思想性极强的先人的文化被搬上银屏,成了百姓的文化快餐。这种解读带着很多个人的理解被灌输。好像大多数人只要接受就是了。看到很多人都为自己可以谈论这些深奥的东西而觉得很得意的样子,总觉如果只是停留在这样的文化快餐的水平上,就会少了些读书的思考,少了些橄榄的回味,而多了些自以为是,多了些浮躁,思想文化水平会是像多吃麦当劳一样呈一种畸形的发展。
当然,现代人每日的忙乱使得饥渴的思想不得不靠进食文化快餐充饥,这也是不争的现实。
过去一直梦想自己有一间书房,满壁的图书,可以把自己关在里头静静地读书。现在我拥有了这样一间书房,但静静的坐下来读一本书反倒成了一种奢侈。我戏称这书房是电脑房:-)
叶子
I was actually not quite sure what I was up to until I saw you thoughtful comment, which helps me to think a lot more clearly. Fast food is not necessarily an evil and being spoon-fed is not always an embarrassment or pity. This is the way the society works nowadays and we'd better make the best out of it :-)
ReplyDelete博主 reminds me of this music...
ReplyDelete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_BArG3ollw
From H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