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February 13, 2013

度假后遗症

从利马回来一周多了。因为没有时差,仅受过温差影响的生物钟偏差不大,睡一个好觉就正常了。而心境上的平复,就没有开关切换那么简单。旅行中的种种体验,仿佛被储备在了一个蓄电池里,刺激一消失,就开始不知疲倦地释放电波。而这电波可以干扰视觉成像:明明回到了过去的生活,眼前都是熟悉的场景,而脑海里呈现的常常还是远行的画面。这是一种比白日梦更甚,被记忆鬼魅附体的状态。就且称之为度假后遗症。不过,一旦你开始意识到它,离自我康复也就不远了。

人们常说,"度假归来,还需要第二个假期来适应",指的就是这么一段可长可短,因人而异的自愈期。现代人拜交通迅捷所赐,远行已不再是如麦加之旅般一辈子的梦想。有时鼠标一点,第二天就可以飞到梦想之地。同样,从远游之地再返回熟悉的家,快得可以像蒙太奇的场景切换。以进化的观点,这短短几十年虽然时代的剧变, 但还远不足以让人类进化出应对时空快速转换的内部机制。于是,度假后遗症就成了我们的通病。 

在发病的日子里,除了被白日梦扰得无法安心工作,我们还会整理照片,写写游记,甚至制作短片。然后把这些都扔到那些社交网站,为这个隐私泛滥的时代推波助澜。殊不知,那些被文字美化的记忆,PS过的图片,会在朋友心中掀起波澜。如此推广开去, 难怪"羡慕嫉妒恨"已成为最深入人心的网络词汇。

所以,对于发病期间朋友的所作所为,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到病因和真相。在这个遍布诱惑陷阱,亦真亦幻的世界,是谁的生活最真实,最可靠?






Friday, February 1, 2013

利马行 Day 6


秘鲁虽然国土面积不大,但地域狭长。靠近太平洋的一边,有一条很长的海岸线。今天,我们就去海边。从旅店出发,出了利马城,我们沿着泛南美高速公路南行。这一条沿着海边的公路贯穿大陆南北,直通到智利的首都。在利马南行的这一段路况普通,如果没有收费站,我大概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条高速公路。靠近内陆的路边,在贫瘠,裸露的山腰上,常常有大片大片的贫民窟。沿途还有许多建筑工地。

主人的家坐落在大概离利马四十公里处的海边别墅区。房子建在靠海的悬崖之上,环绕着一块大概有一公里长的私人海滩。主人给大家准备的午饭有秘鲁特色水果(Granadilla,Ciruela,Chirimoya,Carambola ),主菜就是有名的 Ceviche。Ceviche 就是有柠檬汁浸泡的切成小块小块的新鲜生鱼块和洋葱,再配上当地个大饱满的玉米粒和红薯。如果喜爱辣味,就再调少一些辣酱。几种食物混杂起来,口味独特。

下午,在悬崖和礁石之间的海滩上,孩子和大人们一起赤着脚踢球。海浪时而涌向沙滩,球浮在水上,人翻落在水中,景象十分欢快,生动。累了就在海滩上躺一躺,晒晒太阳,或是 body surfing。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就近黄昏,刺眼的阳光正变得渐渐柔和,太阳的轮廓越来越清晰,天空正变成一块红黄交织的幕布,海面波光粼粼,一层层的波浪冲向海滩,周而复始。我们就在水边,看着这一轮夕阳慢慢落入遥远的海平面。

晚餐简单但美味。米饭加上一道洋葱牛肉丝还有现炸的鱼片。教练的父亲还亲自给我们调上利马风味的 Pisco sour (加了蛋清和柠檬汁的鸡尾酒)。

晚间乘车再回利马,白天那些大片大片扎眼的贫民窟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在高处连绵起伏的灯火,如密集的繁星一般。看到它们时,就知道利马城区就要到了。回到旅店,卸下一身的疲惫,居然有点回到家的感觉。

1.30.2013